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的意义,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之于人的生存,好的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来说不可或缺。今年以来,池州市政法机关根据省委政法委《关于全省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作为,打出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用好用足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决策、强服务、助发展,着力在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池州公安机关紧扣主责主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通过敲诈勒索、强揽工程、串通招投标等手段侵犯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今年以来,池州市立案侵企犯罪案件42起,侦办终结案件17起。
聚焦“护商”,在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中,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徽动执行”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共计执行到位涉企金额2.14亿元;攻克“执行难”力度不松,通过“终本清仓”“执破融合”等方式破解 “执行不能”积压案件,促进市场有序出清。
池州市司法局整合多方资源,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协议履约践诺问题及时化解。截至目前,全市梳理问题清单81个,兑现78个,涉及资金1914.69608万元;上线政策“免申即享”348件,“即申即享”12件 ,兑付涉694家企业财政资金4672.90万元。
在严格规范执法司法中,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完善电子送达,加强审限管理,严格控制审限修改程序,缩短办案周期,目前,民商事电子送达实现100%,有效提升审判效率;全面落实院庭长阅核制,强化案件监管,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委会指导审判作用,推行类案检索和开展案件评查,召开发改案件评析会,统一裁判尺度,有效提升审判质量。
池州市公安局成立涉企“挂案”清理工作专班,建立涉企“挂案”提前预警机制,对可能形成的“挂案”提前预警、提前办理,确保在形成“挂案”前就着手清理,并探索出“摸清底数,对账销号,明确责任,提前预警”的涉企“挂案”清理经验做法。截至目前,全市清理涉企“挂案”5起,对即将形成新增的涉企“挂案”实时清零。公安法制部门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充分评估强制措施的必要性和规范性,切实强化涉企刑事案件立案、强制措施的审核把关,减少侦查办案行为对相对人人身、财产权的影响。
聚焦“安商”,在健全完善服务响应机制中,全市法院集约送达中心全面运行,无纸化办案模式实现全覆盖,网上办理、跨域服务、档案查询等方面已全面落实“一网通办”,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已全面落实,已将多元解纷、登记立案、涉企服务、案件查询等全流程诉讼服务集中,实现“一窗通办、一次通办”,全面提升诉讼服务水平;池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小助”工作站下沉一线,了解“企情”“民声”。两级检察院在工商联、重点园区、企业、商会建立“检小助”工作站11家,开通涉民企法治诉求直通车、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完善一站式、一条龙办理机制;池州市司法局为省在池34个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法律专班服务,2024年以来,全市组织律师走访企业553家,组织培训61场次,政策宣讲解读213场次,惠及企业262家,撰写法治体检报告178份,梳理法律风险点424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523条,协助企业依法依规申请政策支持16件,常态联系企业律师218人。
聚焦“亲商”,在落实落细惠企措施中,池州市公安局探索企业信用快速修复。严格落实《池州市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试行)》,遵循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在依法对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将《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同步送达,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更好释放企业发展活力;池州市司法局通过“法治池州”微信公众号发布约见公告6期,召开“民营企业家约见司法行政负责人见面会”5批次,系统解决企业家实际问题10余项。持续推动“五免之城”建设,安排专人到政务大厅开展五免助手帮办业务指导工作,指导各部门五免帮办系统后台操作及皖政通账号赋权配置等问题,办件数量显著提升。
此外,为健全协同联动机制,今年7月,池州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联合制定《刑事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案件协调机制、刑事办案风险协调机制、执法信息定期通报机制和联席会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