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池州市公安局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589C/202507-00017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池州市公安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市公安局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1号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池公函〔2025〕72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7-15
废止日期:
市公安局关于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15 11:09 来源:池州市公安局 字号:[ ]

尊敬的方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关心支持。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推动全市打击治理工作。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无诈”系列创建活动,确保落地见效

一、全市反电诈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研判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池州市公安局党委按照部、厅党委总体工作部署,有效提升全市公安机关打防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质效。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破本地案件和查诈骗窝点相结合,赴地打掉个诈骗窝点。在省机制办指导支持下,池州市机制办加强统筹,发起全国集中抓捕行动。通过破案追赃,引导返脏,极力挽回群众损失。

(二)强化部门协作精确开展预警反制。是属地网站对存量信息进行排查清理,从源头切断涉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通过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畅通网民举报渠道,有效收集、处理涉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线索,切实提升相关风险源头防范化解水平。二是结合“工信大讲堂”开展反诈知识专题学习,向企业职工宣讲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组织各县区工信部门、重点骨干企业参加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

(三)强化宣传防范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坚持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全力压发案减损失。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无诈”系列创建活动,以企业、工地、学校、医院、村(社区)等为主阵地,全力压降电诈发案损失。全市公安机关与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构建“警校”、“警企”、“警民”反诈宣传矩阵,利用“网上警民议事厅”、社区群、行业群等将反诈预警提示广泛转发市公安局报送的3条原创反诈视频被国家反诈中心采用,创作的短视频《局中局》在同心反诈守护万家全省反电诈短视频大赛获得了最佳视频奖。组织四大通信运营商面向全市居民常态化发送反诈短信。

二、当前我市打击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预警防范仍有盲点。近年来,在市、县反诈联席会议制度引领下,市、县两级反诈联席办、各成员单位和县区党委政府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防范活动,但对居家妇女、在校学生、财会人员等易受骗群体“精准滴灌”还存在盲区,没有做到入脑入心。

(二)打击整治仍有堵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趋呈现专业化、职业化、产业化的特点。另外从诈骗行为延伸出的剧本话术编写、网络平台搭建、个人信息贩卖、人员招募培训、银行卡贩卖、偷越国边境等上游环节,以及转账洗钱、跨境资金结算等下游环节,形成一个为诈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我市破获的案件中仍存在着抓获取款、跑分洗钱、推广引流、技术支撑等中间环节犯罪嫌疑人。

三、下一步工作

(一)持续加强宣传防范。一是树牢电诈可防可控理念,全方位构建“全社会反诈”格局,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二是按照“一地品牌、一镇一特色”目标,推进全市反诈公园、长廊、街区、体验馆、宣传教育基地等阵地建设。三是结合“无诈”系列创建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和方式,深入街道、社区、路段、小区、学校、企业、村居,广泛宣传“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知识。突出居家中青年妇女、退休干部职工、企业财会人员等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宣传,切实提高防范能力。

(二)持续强化打击整治。一是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电诈犯罪主力军作用,整合力量和资源,全力支撑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现快发现、快落地、快出手、快打击。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办工作机制,及时侦破重大电诈案件,力争全链条破案,为受害人挽回更多损失。三是严打收贩“两卡”人员,全力斩断犯罪关键链条,确保打深打透打彻底。

(三)持续加强源头治理。一是配合人民银行池州市分行指导在池金融机构严格落实账户管理主体责任、优化模型监测、加强技术反制,更早更快更准发现本地窝点,及时推送公安机关核查打击。二是配合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加强对企业实名登记的身份核验,对可能存在虚假登记等异常情况的企业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切实提升企业监管能力。三是督促电信运营商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断卡行动,加强新业务涉诈风险评估,全力消除通信行业涉诈风险隐患。

 

 

                                     池州市公安局

                              2025年7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