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和体育局: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3号《关于更好实现校园人车分流的建议》已收悉,我局协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主城区机动车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城区道路交通条件受限、学校周边停车位有限,上学放学时段拥堵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影响道路通行效率,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2024年11月份以来,我局交警支队立足实际,组织警力赴各学校路口现场调研,排查校园周边隐患,制定“一校一方案”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积极开展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治理工作。
一、安排专门警力,深化护学岗活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段,对主城区2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门口或路段,安排护学岗警力定点值守,加强学校门前指挥疏导,维护上学放学时段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
二、实行限行试点,加强停车秩序管理。以“百牙东路第十中学和秋浦小学路段”、“昭明大道第三中学路段”“永义路第十二中学、永明小学、向阳幼儿园路段”为试点,施行上放学时段机动车限行措施。试点限行时,通过摆放交通安全锥、调整相邻路口交通信号指示灯、引导机动车绕行及接送学生车辆在周边道路有序停放、加强学校周边道路违停抓拍采集、劝离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驶离公交站台等有效措施,有效缓解校门口交通拥堵。同时,在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夜间晚自习放学时段,对虎泉路(兴学巷至建设西路路段)实行机动车临时限行措施,消除人车混行隐患。未限行的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倡接送学生车辆即停即走,引导广大私家车主接送孩子时单排有序停放,禁止在学校门前停放,以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学校门前秩序。
三、协调相关部门,完善交通标志设施。积极与住建部门联系对接,对主城区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进行完善。在主城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门口设置隔离石墩,防止人车混行现象,同时对接市政部门完善学校路段“减速慢行”、限速标志和减速带。
四、“小手拉大手”,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我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定期组织警力走进校园,开展“文明交通 携手共创”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群体讲授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上好“安全课”,提高广大学生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知晓率。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呼吁学生家长绿色出行,有序停车、骑乘电动车佩戴安全头盔、不逆行、不闯红灯、不违规载人、不超速,并警示未满16周岁学生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共同营造良好的道路环境。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检查主城区电动车销售及维修门店,严查“九号”等门店违规改装电动车、隐瞒电动车属性违规销售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净化路面通行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校门口道路交通秩序,为学生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结合工作实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一、学校坚持将学生骑乘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校门口规范停车、驾驶电动三四轮车不得违规载人、未满16周岁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不闯红灯等规定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持续提升学生、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校门口值班校领导和老师与交警护学岗加强协作配合,共同维护校门口秩序,共同劝导骑乘电动车不戴头盔、乱停乱放等行为。
二、优化公共交通组织,引导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鼓励离校近的学生步行上放学,确需车辆接送,引导家长规范停车、远端停车,切实缓解校门前道路通行压力。
三、将进一步加强学校门前及周边路段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全力为广大师生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四、立足长远,结合校园基础设施和停场规划建设,借鉴发达地区做法,建设地下接送系统,真正意义上实现人车分流。
池州公安局
2025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