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警营文化

《池警札记》落日黄昏

发布时间:2025-02-21 08:21 来源:池州公安在线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下班步行回家,九子大道伸展在眼前。一辆辆汽车,亮着红色的尾灯,眩目地从身边驶过,流丽在白日地气未尽的暖意里。乌桕、栾树、樟树,一棵棵窝着枝丫,静默地立在夕阳里。目之所及处,九子山脉森碧逶迤,如剪影,如屏风,横陈着,陷落在天边橘色的霞光里。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落日黄昏,斜阳晚照,在天边橘色的霞光里,流淌着白日最后的静美与温润。
  桥头遥望,西边笔架山上,一枚硕大的、滚圆的落日,包裹在霞光里,挂在山峰之上。卸去了白日的光芒和热烈,看上去就像一面白瓷盘,沉静内敛。风带着白日的暖意,缓缓自四面八方来。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白日里山水清明,如江南古典水墨的芙蓉湖,在落日黄昏里,幻化为抚慰心灵的栖息之地。湖上霞光漫天,湖下霞光漫天。山峦、树木、行人,还有时不时在水里扑上几扑的水鸭,一起罩在落日的霞光里,领受着一份温柔的庇护。
  湖边,做夜市的商贩已经出摊。卖水果的摊上,一挂挂橙黄的香蕉,紫的青的葡萄,剥出来装在塑料盒里、码放齐整的菠萝蜜,还有柚子、苹果、桔子,一车的瓜果琳琅,四下飘香。边上菜摊,散放着应季的芫荽、菠菜,沾着泥土的白皮萝卜,墩实的大南瓜,几个女人围着,忙着挑菜买菜。一辆电动三轮车,支着喇叭招揽着顾客:老面馒头,玉米窝窝头,引得路人如我,即使不买,也要望上几眼。摊位边,还有几个摆竹篮的,卖着葛根、鞋垫、自家种的小菜。
  诗人余秀华说,要一个黄昏,满是风,和正在落下的夕阳。如果麦子刚好熟了,炊烟恰恰升起。那只白鸽贴着水面飞过,栖息于一棵芦苇。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
  每读一回,沉醉一回。在诗里沉醉,在落日黄昏里沉醉。有多少这样霞光漫天的落日黄昏,就有多少这样让人心动神摇的沉醉。
  《诗经》里那个女人,看着日落黄昏,发出了千年的慨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太阳慢慢落向山的那一边,鸡在斜阳中回巢,牛羊也缓缓从山坡上下来往家走,而在外面服役的丈夫,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女人的等待,以及等待中的歌唱,因为染上了落日黄昏的光芒,静美动人,又温暖哀伤。歌声传唱了千年,依然声声拨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
  落日黄昏,黄昏向晚。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从老家回县城。一轮落日燃烧着,挂在西天的山岗上,天空之城陷落在赤橙如火焰般浓稠的霞光里,夕阳将它最后的光芒赐予乡村和大地。田野里,正待收割的稻子,在夕阳的余晖里,苍苍黄黄,演绎着秋天大地雄浑苍劲的成熟。田里劳作的人,以及不时飞起又落下,捡拾食物的白鹭鸟雀们,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成为光影中流动的剪影。
  路边人家,静静地立在黄昏里,有的青瓦的屋顶间,升腾着袅袅的炊烟,在夕阳的余晖里,闪着金色的粼粼的光。女人们往家里收拾着东西: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摊放在簸箕里的山芋粉,挂在墙头的红辣椒……这平实烟火的生活场景,让人顿感熨帖温暖,安稳于日常。
  想起去年早春的那一场落日霞光。正月初四的傍晚,公路上执勤的我,接到撤回通知。在路边等候大巴车时,忽然看见,西边的天空,漫天的霞光中,云彩红得热烈,通红如火;黄得敞亮,赤黄如金。更有深红、浅红、明黄、淡黄……像油画家不小心打翻的调色盘,将天空映照得热烈缤纷。正看着,手机响了。接通,女儿问我,妈妈,什么时候回家,等你吃饭。那一时,执勤的疲乏与劳累,在春日风暖的漫天霞光中,在女儿的一通电话里,忽然就轻了下来。
  谁家莲花吹散,黄昏茶泡饭。落日黄昏里,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一栋栋房子里,人家窗口亮起的灯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